《贵州日报》头版、“党风廉政”专版丨 纪委监委的监督利器——纪检监察建议
日期:2023-12-07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大家知道,纪委监委不只是查办案件,强化监督、以案促改、推动治理也是纪委监委的重要职责。那么怎么履行这些职责?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纪检监察建议”。如何让“一纸建议”变成“监督利器”?本期“党风廉政”专版带您了解。
为了充分发挥“建议”的作用,省纪委监委把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作为监督检查情况分析的重要内容,采用“月调度、月分析”方式,定期分析研判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情况,持续传导责任压力,提升纪检监察建议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专业性。同时,加强与财政、审计、税务等专业部门的联动配合,围绕监督发现的地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问题,推动从制度机制层面整改解决。
一个高质量的纪检监察建议,既要在内容上把问题找准,又离不开形式和程序的保障。为了让纪检监察建议使用更加权威、严谨、规范、精准,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定规范纪检监察建议工作办法,明确适用范围、重点环节和工作要求,按照“谁管辖,谁审核”原则,强化归口管理和备案审核,对文书起草、送审、下达、归档各环节层层把关,逐级审批。将纪检监察建议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质量评查重要内容,对制发建议必要性、推动整改针对性、促改促治有效性等3个方面进行量化评查,督促推动下级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开展自查自评。
针对少数纪检监察建议存在整改“挂空挡”、效果“打折扣”等问题,省纪委监委围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发现的突出问题,聚焦“规范性”“精准性”“持续性”等关键环节,制作纪检监察建议规范性模板,明确适用情形和需要提出建议的具体情形,向被建议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对口联系监督检查部门同步抄送建议,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此外,还建立健全剖析问题、推进整改、成效评价、监督问责闭环机制,将纪检监察建议执行情况纳入“两个责任”检查考核,重点围绕纪检监察建议采纳、整改落实情况等方面开展督办检查。对纪检监察建议敷衍应付、不采纳不执行、不按时反馈的,严肃追究相关党组织(单位)和人员责任,确保纪检监察建议“事事有回音,件件见成效”。(黔清风)
【访谈问答】
如何以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为准绳,进一步规范纪检监察建议制发和运用流程,切实提高建议质量?
黔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 李娟:
一是制度定纲。充分依照和吸收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规范纪检监察建议工作办法,结合实际制定《黔南州纪检监察机关规范纪检监察建议工作指引(试行)》,对纪检监察建议提出程序、会商指导、整改监督、综合评价、备案归档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流程、时限要求和文书格式,加强内容审核,突出“纪言法语”,确保建议精准严谨,彰显纪法效果。二是评查验质。将纪检监察建议制发情况纳入每季度监督检查质量评查内容,对制发建议必要性、推动整改针对性、促改促治有效性等3个方面进行评查。今年以来,全州发出纪检监察建议209份,同比增长5.56%,评查发现问题6个。三是考核问效。对内,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纪检监察建议制发质效纳入监督工作考核内容,督促各监督队伍认真落实回访监督。对外,将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被建议单位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切实发挥利器作用,推动释放更大治理效能。
如何一针见血指出“病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精准提出可落实、可监督、可评判的纪检监察建议?
省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 缪凡: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增强敏锐性,善于从现象中找出问题。坚持以发现的问题和查证的事实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咨询论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问题开展延伸核查,确保所提问题真实准确。比如,我们在向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制发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纪律检查建议前,调研走访5次、谈话18人次,和相关部门会商10余次,查阅材料30余份,多角度、全方位核查问题。二是提高精准性,坚持从问题中提准建议。纪检监察建议不能仅停留在查找问题层面,要抽丝剥茧,全链条剖析症结所在。对此,注重从“人”上找原因,从“事”中挖根源,综合分析研判在权力运行、内控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确保正中问题靶心。比如,在调查核实有关国企违规融资问题后,精准研判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党的领导弱化、监管缺位、监督缺失。我们向当地市委、市政府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加大对国资部门和平台企业突出问题的督导治理,加强风险防控,严格规范开展金融业务。三是确保系统性,持续从跟踪问效中推动落实。为维护纪检监察建议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建议回复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建议办理落地落实、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比如,我们在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发关于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纪检监察建议后,采取电话提醒、现场检查、抽查核实等方式全程跟进整改,有效推动提高了2021、2022年度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拨付率。
如何更好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层层拧紧责任链条,加强跟踪督办,发挥纪检监察建议综合效应?
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组长 郭均:
纪检监察建议是履行派驻监督职责的有效手段,我们高度重视在监督执纪执法中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与“一案一整改”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推动以案促责、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今年以来,结合监督执纪实际,发出3份纪检监察建议,有效促进驻在单位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制度建设,深化标本兼治。纪检监察建议发出后,第一时间与驻在单位“一把手”交换意见,约谈相关责任处室(部门)负责人,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整改过程中,适时开展驻点检查,对整改态度、整改力度、整改进展跟进监督;整改完成后,全面分析研判整改成效,对整改落实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的,严肃指出并按程序追究责任。如,今年我组严肃查办了某单位干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立案6件6人,并针对该行业监管领域存在的干部纪法意识淡薄、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下发了纪检监察建议。整改期间,我们注重对落实情况的全过程监督,推动该单位建立完善制度2项,有效防止整改“挂空挡”“走过场”“打折扣”。
【监督实践】
◆ 铜仁:坚持问题导向 紧扣标本兼治 切实提升纪检监察建议质效
“目前专项整治行动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还修订完善了相关决策议事规则,在局网站公布权责清单、行政处罚案件及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监督……”近日,市纪委监委开展纪律检查建议整改“回头看”时,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事情的起因,得从一起监督举报说起。今年年初,省纪委监委接到举报,反映铜仁市思南县多家加油站,大多遭遇过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的“吃拿卡要”和无故刁难。省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与铜仁市、思南县纪委监委随即组建联合调查组,实地走访企业、调阅资料、开展谈话,查明情况属实。
经查,铜仁市、思南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多名干部职工存在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品、红包等问题。
“表面上是党员干部参与违规吃喝,背后则涉及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涉案金额虽不大,但牵涉人员多、性质恶劣,形成了系统性微腐败。”参与案件办理的市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通过深挖彻查乱象背后的“责、风、腐”问题,严肃问责了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23名党员干部。
为推动举一反三,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铜仁市纪委监委及时梳理分析,找准案件背后的制度缺陷和监管漏洞,向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制发纪律检查建议,要求强化责任担当、规范行业管理、转变工作方式。
坚持标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铜仁市纪委监委将纪检监察建议落实作为监督检查重要内容,全程跟踪指导有关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建制堵漏成效,切实维护纪检监察建议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根据纪律检查建议,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立即召开局党委会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聚焦纪律作风、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执业行为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系统作风和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整治。
聚焦纪律作风问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干部作风专项整治,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摆问题,狠抓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纪律不严、履职不力、作风不实、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市、县两级共583名领导干部参加自查自纠,查摆出的问题同步开展整改。
聚焦危化行业安全评价问题,开展为期9个月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整治。市县两级通过自查自改和集中抽查检查,依法从严查处监管部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生产经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监管部门执法行为和中介机构执业行为。截至10月底,检查项目382项,发现问题76条,立案12起。
◆ 六盘水:强化跟踪问效 推动纪检监察 建议“落地有声”
“盘州市政府要强化统筹调度,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数量、价值进行排查,进一步摸清底数、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前不久,六盘水市纪委监委针对盘州市部分乡镇(街道)存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坐收坐支村集体资金等突出问题,向盘州市政府下发监察建议,督促提高认识、举一反三、抓实系统整改。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纪委监委把整治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小切口”,与所在市(特区、区)纪委监委和相关纪检监察组组建联合监督组开展“下沉式”监督。按照查制度、查台账、查财务、查痕迹、查凭证、查记录、查公示、查现场、访群众“八查一访”方式,深入盘州市红果、两河、盘关、鸡场坪等乡镇(街道)项目现场查看“三资”运行管理情况。
“红果街道月亮山居委会文书坐收坐支党员捐赠及村集体资金。”
“两河街道旧铺居委会未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违反议事程序处置村集体资产。”
……
监督过程中,发现盘州市部分乡镇(街道)在农村“三资”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制度执行流于形式、资金使用随意等问题,累计发现问题34个,形成问题线索10件。
为找准问题背后的制度缺陷和监督管理漏洞,市纪委监委对照问题清单,向盘州市政府精准制发监察建议,推动盘州市开展农村(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收到监察建议后,我们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责任到人、具体到事,深入推进问题整改。”盘州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并同步实施约谈教育,组织业务培训,开展清产核资相关工作。
发出纪检监察建议只是“问诊”,加强跟踪督办、推动问题整改才是“祛病”。为避免责任单位浮于表面、虚假整改问题,市纪委监委通过电话跟踪、现场督办、深入调研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建议提出、督办和反馈机制,确保纪检监察建议落地见效,达到以案促治、标本兼治的作用。
“目前,已督促盘州市政府完成村集体经济管理业务培训,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填报,进一步摸清了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底数。”在监督“回头看”业务研判会上,监督组对照整改清单,逐一核销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