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头条 > 

《贵州日报》头版、“党风廉政”专版|丰富廉洁教育载体 擦亮“清廉贵州”品牌 让廉洁文化“走新”更“走心”

日期:2023-06-21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视力保护色:

“这既是清廉建设工作推进会,也是一堂廉洁教育课。”近日,铜仁召开全市“清廉铜仁”建设推进会议,全市2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纪律规定,观看警示教育片,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抓好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自觉。

省纪委监委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一体推进“三不腐”各环节和全过程,在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因子、丰富优质廉洁文化产品和供给、强化廉洁文化阵地建设上下功夫,擦亮“清廉贵州”品牌,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支撑,让清风正气充盈黔山秀水间。

加强政治引领,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统筹推进机制。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制定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意见方案,出台“清廉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廉洁文化建设人才库,构建各级党委(党组)统揽全局,纪检监察机关组织推进,组织人事、宣传部门协调配合,党史研究、档案、文化和旅游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建共创的工作格局。

廉洁文化并非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为深化廉洁文化内涵与外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活本地文化“资源库”,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创作广大党员干部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廉洁文化精品力作,让廉洁教育“走新”更“走心”。

“反腐倡廉的警钟,时刻在敲响。劝君莫要以身试法,否则要遭殃。做官要廉洁,腐败要严惩。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实在最光荣……”走进黔东南州从江县贯洞镇龙图村,由从江县纪委监委利用侗族大歌演唱形式创作的《反腐倡廉记在心》廉洁文化宣传片在聚膳楼广场中央循环播放,现场群众的朗朗学唱歌声让“人人思廉,全民促廉”的反腐倡廉氛围更加浓厚。

用活用好民族文化资源,省纪委监委以全省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为主阵地,兼顾192个民族乡,引导推动创建“一域一特色”的民族廉洁“文化地图”。黔东南州纪委监委结合本地民族地区特性、地域文化特质、干部队伍特点,解码侗族“款约”“说款”、畲族“开路经”“粑槽舞”、苗族“议榔”“古歌”等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因子,依托侗歌侗戏、瑶族枫脂染等民族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出版廉洁文化教育读本等形式,把当地优秀家风家训、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等融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约食堂”等公共设施,用廉洁文化产品浸润村居这一清廉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神经末梢。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把苗绣与“廉”相结合,创作《廉生威》《清莲图》《高风亮节》等一批廉洁文化作品,推向省内外,用“苗家女子”的指尖传递清风,吹开乡土文化“廉”花。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好用足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廉洁文化的凝聚、教育和规范功能。省纪委监委打造党性体检基地“VR云上展馆”、纪检监察陈列馆等廉政教育平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赤水市纪委监委推动整合中共赤合特支旧址、元厚红军渡、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迹遗址、党性教育基地为一体的党员教育阵地集群,并组织党员干部在现场体验中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涵养清廉本色。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既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浸润熏陶,也需要有力有效的教育引导。聚焦廉洁教育,建立一个廉洁教育进校园工作机制、形成一套覆盖大中小学的廉洁教育教师指导用书、培育一支廉洁教育优秀师资队伍、打造一批贯通校内校外和家校联动的廉洁教育精品活动,是贵州落实中央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意见的有力举措。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系统谋划推动清廉学校建设,监督压实教育部门主体责任,一体推进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让校园与家庭“细胞”清廉促进社会“肌体”健康。目前,指导用书已在全省9个市(州)582所学校、303个教学点开展试教试用。

“这套书加深了我对廉洁教育的认识,特别是用讲故事方式来讲廉洁文化,十分契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此前,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举行的《贵州省大中小学廉洁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使用启动仪式上,一位教师代表领到书本后说道。

在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供给的同时,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强阵地创品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廉洁文化“出圈”,增强廉洁文化辐射力和渗透力,营造崇廉拒腐浓厚氛围。

“线下”,省纪委监委适时更新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并推动实施贵州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十百千”工程,结合实际打造10个左右省市级廉洁文化教育基地、100个左右县级廉洁文化学习培训中心、1000个左右基层廉洁文化点,化“虚”为“实”,构建多点开花的新时代廉洁文化阵地矩阵。黔西南州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建设廉洁文化广场、廉洁文化墙、廉洁文化长廊等廉洁文化阵地,打造清廉村居集群、构建乡村清廉体系,目前,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成村级廉洁文化广场18个,设置廉洁文化墙、廉洁文化长廊120个。安顺市纪委监委利用王若飞故居、西秀区杨氏家族“四知拒金、清白传家”祖训遗风、平坝区天龙镇“忠孝”家风家训等资源,串点成线、以线构面,打造市县乡村廉洁文化基地群,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

“线上”,省纪委监委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号、“清廉贵州”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推出“每周一典”“周日说廉”“镜鉴”“贵州廉洁人物漫画长图”“漫画说纪”等新媒体产品,并联合团省委举办贵州省年轻干部廉洁教育微课程竞赛,展播获奖优秀视频课件,在“云上”涵养党员干部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我们始终致力于将廉洁文化深度融入党员干部与群众日常生活,不断拓展廉洁文化的大众属性,让廉洁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持续营造以廉为荣、以清为美的社会氛围。”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线观察

黔南惠水:打造“一站式”廉洁教育专线

前不久,清廉贵州·黔南州纪检监察系统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惠水县举行。全州各县(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沿着惠水县“清兰文化广场——排楼村廉洁文化阵地——好花红廉洁文化示范村”“一站式”廉洁教育专线,接受廉洁清风洗礼。

“创建多元廉洁文化阵地,是我们建设‘清廉惠水’的重要抓手。”惠水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按照“清廉单元”串点成线的建设思路,全县11个镇(街道)因地制宜找准廉洁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打造廉洁示范村居,各县直部门、国企、医院结合业务实际,全面推进“清廉单元”示范建设。

来到第一站清兰文化广场,广场地处涟江街道杨梅社区景致新城小区,由惠水历史沿革、红色文化记忆、民俗民风、名人事例等18个版块组成。置身广场中央,一起追忆惠水的历史文化沿革,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重温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学习本地名人志士夏文炳为官正派、廉洁自持的清廉故事,交流当下的廉洁文化教育……

近年来,惠水县纪委监委乘着东西部协作东风大力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借助广州市荔湾区纪委监委帮扶力量,聚焦清廉惠水建设目标,共谋实施方案、共商建设事项、共享优良资源、共管廉洁阵地,积极推进排楼村、好花红村“清廉村居”等示范点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知廉学廉、倡廉守廉的源头活水。

漫步于排楼村集休闲娱乐、学习教育于一体的廉洁文化广场,初心长廊、“廉”字石、为民桥、清风桥、莲花池、励志树……步步有“廉”景,处处有“廉”意。在村务服务大厅的拐角处,陈列着一摞摞资料,这是2007年以来保存的村委会议记录本和村务公开资料,随时可供群众翻阅。“这是我们党员干部‘自证清白’的铁证。着力打造党风正、寨规明、民风淳、村务清的清廉村庄,就是要让老百姓信任我们、支持我们。”排楼村支部书记唐和平笑谈。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之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走进中华布依第一堂屋,布依人家纯朴善良的家风沁人心脾。作为省级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好花红村结合特色布依文化,以一厅、一馆、一廊、一墙、一曲、一屋的布局呈现廉人、廉事、廉品。今年3月,继续携手荔湾区派出惠水工作组建成独具“荔惠”特色的“家风传承馆”,打造“红色家风·党风领航”“布依枫香·家风家训”等5个版块以丰富展陈内容。同时,在叶辛好花红书院设立“廉洁书架”,开展“廉”味文艺演出,进一步浸润人心培树清风。

截至目前,惠水县已推进建设廉洁示范点21个,建成廉洁教育实体基地2个、网上廉洁教育基地1个,绘制出一幅串点成线的“廉洁地图”,清风正气不断弘扬、崇德尚廉蔚然成风。

实践集萃

1.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下大力气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实践中,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如何打造特色鲜明、辨识度高的廉洁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廉洁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贵阳市花溪区纪委常委曾敏:坐落在花溪区青岩镇的龙井村有两个“国字号”招牌,既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又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我们按照清廉村居建设要求,依托龙井村旅游资源优势,指导挖掘布依族水文化、耕读文化、孝廉文化中的“廉”元素,融入民族山歌、簸箕画、蜡染创作中,打造集旅游、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廉旅”新潮流。如以云贵第一文状元赵以炯、清官周钟瑄等本地名人嘉言懿行等为内容,建设廉洁文化长廊,用“清风之旅”文化套餐让游客与居民感受廉洁文化教育的浸润,在擦亮“廉旅”品牌助民增收的同时也有力有效促进乡村治理。

2.在廉洁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让廉洁文化更深融入少数民族群众?

毕节市威宁县纪委常委戴兴鑫:为破解在廉洁文化传播中少数民族群众语言沟通不畅、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我们注重从地方史志中整理挖掘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如在板底乡彝族聚居区深入挖掘投身威宁解放事业的彝族革命先烈陆宗棠、卢嵩岚等战斗事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道华等寨老故事、清官廉史等,通过彝汉“双语”形式在村(社区)办公阵地和文化广场建设廉洁宣传栏、文化长廊。为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与民族文化深度结合,选派当地精通彝汉双语教师,以双语形式讲述廉洁故事,手把手教授孩子书写双语廉洁寄语。同时,将板底乡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撮泰吉”古傩戏中的廉洁曲目搬上舞台。今年以来,打造“双语”文化广场2个,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1次,组织“撮泰吉”文艺汇演3次,现场观看和网络阅览3万人次。

3.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廉洁文化更好传播?

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郑琼:为了突出廉洁文化传播的群众性,增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识,我们通过创作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的廉洁文化快板作品,以民俗文化艺术的形式打造群众性廉洁文化活动,吸引60至70岁的群众组成快板表演队,引导群众以廉洁文化传播者的身份走村串巷表演,将廉洁奉公的道理进一步传播到干部群众中,让“廉”文化传播有了“仪式感”,群众有了“参与感”,在全区营造思廉、学廉、崇廉、践廉的良好氛围,让廉洁之风吹遍瀑乡大地。

遵义市习水县红都世纪城小区居民周红:城区箐山森林公园被纳入基层廉洁文化点集中修缮后,公园中的一桥一木、一亭一廊、一灯一椅都嵌入了廉洁文化的元素,不仅有梅兰竹菊的高风亮节,还有文人大儒的清廉家训。散步时,常常能听到孩子对灯箱上、亭廊上镌刻的“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做人常律己,正气贯云霄”等廉语寓意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要像水一样干净、清白……”在一问一答中,廉洁文化既浸润了我们也播种在孩子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