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丨我的父亲赵焕国
日期:2020-06-17
来源:毕节市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天刚破晓,熹微的晨光映红了东边的朝霞,万籁俱寂,日常的喧嚣正在蓄势待发。就在这样一个稀松平常的早晨,我的父亲赵焕国走了,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却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遗憾。
父亲已经走了,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回忆父亲,点滴往事浮现在眼前,感觉他从未走远……
作为父亲,他并不称职。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早出晚归,有时甚至连周末都看不到人影。他这一生,陪伴家人外出就只有两次,一次是小时候一家人一起去张家界旅游;而另一次,就是一个月前,一家人陪着他去成都华西医院检查身体。在这次检查后,他就住进了医院,直到去世。
父亲给家人的陪伴是远远不够的,他对家人的关心也是远远不够的,他甚至因为不记得我参加高考的时间而赶我出门上学……
作为儿女,有过不理解、甚至会心生埋怨。但在他去世后,在听到他的工作伙伴、他的朋友对他肯定的评价后,我想明白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选择了通过认真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后,注定要对家人有所亏欠。他选择了,坚持了,作为独立的“人”,我认为他是成功的。作为儿女,我们理解了、释然了、并以他为傲。
作为父亲,他是严厉的。二十多年前,在黔西县红林乡街上,父亲给了我10块钱去摊位上买两块钱的食盐酱油,摊主是一位老人家,在退了我8块钱后,刚好有人买东西需要找零,就从我手里拿了2块钱退人,又把收我的10块钱还给了我。当时我还不会算账,只觉得手里莫名多了好多钱,我把东西和钱交给父亲后,原本以为会得到表扬,却不想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拉着我到老人家的摊位,当场把钱退给了摊主,并要求我给摊主道歉。
“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能拿。”父亲说这句话时严厉的表情,至今还历历在目。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我们,用他严厉的要求为我们划定了做人的底线和标准。
作为父亲,他是节俭的。过着苦日子长大的他,最讨厌的就是浪费。弟弟念初三时,和父亲一起在毕节生活,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感觉“乡巴佬”父亲还是老样子。剩菜剩饭,热了再吃;旧衣旧裳,不准扔弃;皮鞋裂口,补了再穿。
每每不懂事的我们向他抱怨起来,他就会给我们讲起长征的故事,告诉我们“穿草鞋的那帮人,打败了穿皮鞋的官兵”,还说以后要带我们去井冈山看看穿草鞋的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今天,父亲却永远也无法兑现他的“诺言”了。但他说的那些话,越咀嚼越觉得有道理。
如果说吃饭穿衣是小事,那我毕业找工作该是“大事”了吧,但他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看就业形势太紧,担心误了前程,请他动用一下关系……他的反应跟我想的一样,还是那句:“你爹我一个放牛娃出身,靠什么关系?相信自己,相信组织,不要搞歪风邪气!”
父亲不愿求人,也不让人求己。
记得很多年前的一天,父亲的一个好朋友打电话问他在家没有,刚好父亲在家休息,母亲如实告知。那位叔叔到我家刚坐下,父亲给他泡了一杯茶后,寒暄几句就接着电话,说有急事离开了家里。
那一段时间,那位叔叔看见我们总是把脸扭了过去。
父亲对母亲说:“他是帮人求情,又不了解内情、实情,在办公室里已经被我拒绝了一次……”
后来,我听说织金那边的一个乡镇党委书记贪污,好几个人被逮捕,关进了牢里。
那时我已经明白了一些事理,我才知道,有时父亲连同朋友吃饭小聚,都一定要弄清楚有谁参加才去……原来,憨厚朴实的父亲,不近人情的背后,做人做事是那么理智。
父亲苛刻吝啬,缺乏人情味,但也有慷慨的时候。他出差、学习回来,总会给我和弟弟带回几本书。小时候有一次,我看见他给我们买的四大名著、《鲁兵逊漂流记》等书加起来是好几百块钱,问他何时变得如此“奢侈”?记得他用手抚摸着我和弟弟的头,对我们说:“喜欢读书是好事,只要是买书,买好书,就是砸锅卖铁也是值得的。”
父亲去世后,在殡仪馆里,一位素不相识的黄叔叔哭得特别伤心。原来黄叔叔也是农村孩子,父亲在他困难的时候出手帮助过他,给了他克服贫困念完大学的勇气……
他联系帮扶的几位群众,还打他的电话,听到母亲说他人已离世,对方像失去了亲人,泣不成声……
父亲已经走了,但他活得立体、活得丰满、活得有价值。他的叮咛会永远萦绕在我们耳畔,他的严厉要求会时刻匡正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他离开了,但他永远在我们心间。
亲爱的父亲,请您放心,您常说的“忘了来时路,定向歧路行”, 我和弟弟一定会牢记,时刻不忘根本……
亲爱的父亲,请您放心,你做人做事的教诲,言传身教的点滴,我们一定会铭记,一定会跑好接力!(赵雪)
上一篇:一次巡察组长“缺席”的组务会
下一篇:生命定格在巡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