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苟坝
日期:2017-12-06
来源:毕节纪检监察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曾听闻,在黔北重镇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下,曾召开过一次会议,那是八十二年前。就是那次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指导中央红军胜利跳出了敌人包围圈,使整个中央红军避免了陷敌重围、全军覆没的危险,再一次挽救了红军,在党的长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终得机会前往苟坝,抑制不住的期待与憧憬。
一直在脑海中描摹着苟坝的模样,竟有着几丝不安和迫切。
终到苟坝。还来不及整理长途乘车的疲惫心情,便迫不及待地一头扎入苟坝的怀里,像熟识了多年一般,穿梭于苟坝的阡陌里,眼神停留在行走于苟坝的人们身上,仔细聆听着关于苟坝的昨昔,那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故事缓缓走来。
小溪、老屋、马灯、远山渐次而来,和着那些革命的故事也忽远忽近,仿若就发生在眼前。
一条小溪引我沉思。溪水流不息,仿佛从一九三五年春天流到了今年的盛夏。溪水潺潺,恍若听见了一九三五年春天万物复苏的声音,也恍若看见了那个春天行走在溪畔的那个孤独的背影。溪水是孤独的,也是欣喜的。孤独于无人理解的苦闷,欣喜于坚持的勇气。这一弯溪流水,一直在述说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见证着真理不灭的奇迹,谱写着上下求索的壮歌。它看见了这里的一切,也看见了一群视信仰高于生命,把信念举过头顶,坚持真理不变的英雄。他们的到来,让这个还在乍暖还寒的黔北村庄顿生暖意,让一个淌过五千年华夏文化史的民族看清了未来的路。
一座老屋让人驻足。它无声无息地静躺在那里,阒寂无声,毫不张扬。在苟坝的的小屋里,一个思考者的姿势,将旱烟抽到末端,你深知那从早上开到夜间的会议,参会的所有领导人除了你所有人都赞成攻打打鼓新场,只有你坚决反对。掐灭烟头,你更加坚定,要将信仰要将真理坚持到底。那晚的苟坝,全部的寒意都被这信仰击碎。
一盏马灯使人流连。那个初春的夜晚,你一直念叨:打鼓新场打不得。深夜,你独自一人提着马灯,穿过那条小径,去寻找照亮着那年苟坝,那年中国暗夜的光亮。在贵州,那样的春天,的确乍暖还寒。从你的住所走出,还有小径两旁的鸟雀咿咿呀呀,以及山村的狗吠,村庄的宁静更加坚定了那个内心深处的声音: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小径这边,是一人的信念,小径那头,通向的是全中国万万千千人心底的声音。踏在那年提着马灯走过的小径上,才真切感受到对于真理坚持的执着。
一座远山令人遐想。在苟坝,巍峨的山重峦叠嶂。而有影在远山上若隐若现。据说,那是你幻化为石躺在黔北腹地,看着这个村子一路变迁,看着这个民族慢慢崛起。如今的苟坝,在全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以生态兴村,已是远近文明的富饶村庄;如今的中国,早已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这个夏天,初到苟坝,看见溪水看见山,看见老屋看见马灯;也看见了那年春天的苟坝,暖了整个料峭轻寒的中国,暖了这个苦难民族的未来的路。
(毕节市七星关区法院 杨春燕)
上一篇:国歌的故事与精神传承
下一篇:敬事而信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