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
日期:2019-10-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窗外,一面面五星红旗在大街小巷随风飘扬,夺目的中国红点燃了金色的季节,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照进屋里,铺洒在花瓣上,周围的绿叶也微微抖动。若没有电视机里的声音,或许在某个静谧的时刻,会听见花开的声音。
七旬的父亲依旧坐在沙发的老位置,收看午间新闻。退休多年的父亲,每日透过那个小小的“窗口”,关注着国内外大事。
现在的父亲比刚出院那会儿稍微胖了些,可还是瘦削。两次肺部手术的治疗,父亲都坚强、乐观地挺住了,稍好些他便抢着干这干那。
父亲在上海住院前,我特意购买了手机流量,好让父亲通过手机上的“学习强国”在病房里看看新闻、听听歌曲,我自己也能抽时间在上面学习。
病床上,白发苍苍的父亲鼻子里插着氧气管,话很少。他一边输液,一边闭着眼睛听,我估计他要睡了,便调小音量,父亲又睁开眼睛,我再将音量调回去。
第二次手术后的一天,父亲让我开车拉着他到新华书店。转了一圈,父亲买了两本书,一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另一本是新版党章。
父亲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和母亲都有在本子上记事的习惯。家里有一个老旧的红色塑料皮笔记本,平时父母在上面记录家中的大事和天气情况,等等。比如,家人的生日、哪天出门去了哪里、住院用药情况、大的财务支出……
那一天,我看到虚弱的父亲坐在窗边的书桌前,戴上老花镜,翻开书,用钢笔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要看他写了什么,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用手捂住本子,说,这一病,连手都抖了,写的字不中看了……
疾病和衰老,让那只手变瘦了,变枯了。那只手,我不知有多熟悉。从我学写字的那一天起,那只大手便稳稳地握着我的小手,从横、竖、撇、捺教起。从小学到中学,只要父亲在家,就会辅导我学习。父亲是“老高三”毕业,对那些令人挠头的数理化难题,他几乎都能破解,再一遍遍讲给我听。
父亲退休前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能手、业务骨干。家里墙上挂的、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的都是父亲的奖状。父亲有许多业务方面的工具书,只要有空,父亲便拿起书本抄抄写写。他不但自己学,还经常给我和母亲讲学习中的乐趣,分享工作中的点滴。就这样,我在父亲开设的家庭教育课堂中,耳濡目染,渐渐长大。
我刚记事时,父亲几乎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写材料、下乡办案。那个年代,家里没有电话。等到深夜,父亲还不回来,我和母亲便守着一盏昏暗的台灯,忐忑不安地侧耳留意门的动静。
那时候的冬季,格外的冷。小刀子般的西北风仿佛能刮掉耳朵,一场大雪能将人掩埋,回家的路又远又滑,胡同里伸手不见五指……父亲的迟迟不归,总会让我联想到不好的事情。于是在那些数不清的黑夜里,我经常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心里惦记着父亲,眼里含着泪入眠。
父亲的付出总是默默的、心甘情愿的。长久以来,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体过度透支,让他早生华发,脊背也弯了。可是,父亲从未叫过苦、喊过累,也从未因为职务的高低和荣誉的多少而发过一句牢骚。对待那些追到家里,提着礼品、拿着信封登门求情的人,父亲都严词拒绝了。
多年来,被父亲查处过的违纪干部,不但不记恨他,反而都很感激他。是父亲的循循善诱,一针见血的提醒,让那些迷途的人看到了脚下的红线,悬崖勒马。
如今,父亲已经是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父亲没有微信,也拒绝用我的微信转账交党费。那天,他拖着病体,一路走走歇歇,亲手将党费交给了党组织。
17年前,我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有父亲作为榜样,对待工作和任何事情,我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父亲的血,也流淌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员的血。
如今,渐渐康复的父亲,手是温暖的,心也是温暖的。温暖来自哪里?在父亲的心里,有一盏明灯在鼓舞着他、指引着他,让他的周身充满了正气。
愿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党员,能经常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倾听花开的声音,幸福安好。
(韩秀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纪委监委)
上一篇:谢谢你,我亲爱的祖国
下一篇:秋雨将至,应往何处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