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廉政教育 >清风文苑 > 

一本书二十年

日期:2019-11-0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我社有一本畅销书《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定性量纪实务》,1999年首次出版,至今出版20年,再版10次,印刷超过60次,解读细致、规范,便于实操,且能够体现最新精神,因而深得系统内同志的青睐。

作者今年87岁,退休前是驻某部监察局局长。退休之前,受领导所托,撰写了这本近40万字的业务参考用书。

我从一来出版社,就开始接手这本书,转眼已是15年。

10年前,老先生罹患白血病,去年,在他86岁高龄上,做了最后一次修订。

老先生是我见到过少有的平心静气下保有坚定信念的人。每次见面,他都会跟我握手,骨感有力,握得手疼。他第一次告诉我说,他生病了,白血病。我大惊失色,他却安静地说,没事没事,年龄大了,就是会出各种问题。我说,那接下来您要好好休息,书的事情暂时不用着急。他说,我卖了房子,住进了老年公寓,没有化疗也不是很痛苦,干活是不碍事的。

老先生会经常问我要每一次修订的条例及法规权威释义、最新相关法规汇编、刑法及刑诉法的相关解释等书,说虽然法规是死的,但是法规适用要跟得上党中央和中央纪委最新精神。所以虽然退休已近三十年,但是他的书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性却一点儿不滞后。

老先生不会用电脑,每一处修订都是手写。他会把上一版的书一页一页撕开,然后贴在A4纸上,在修改的地方写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所有的法规都一字不差地写到了纸上。我告诉他说,法规条文只需要标注一下哪一本哪一页哪一行就可以,会省去很多字。但是他不同意,说一来影响你们审稿,二来校对老师如果找不到,会出错讹。这样一来,每次修订,书稿都会是原来的三倍之厚。因为标注得清晰,写得明白,所以这本书的编校质量一直很高。

我说书稿修订完了,我们喊快递去取。他从来不答应,说万一丢了,就麻烦了。我说,那我去取,他说,你很忙,不要来回跑。每次他都会和小他一岁的老伴儿一起亲自送来。稿子用绳子整齐捆扎好,有几十公分厚,拎在手上很沉。他住昌平,每次进城都需要两个小时。他会约好出租车,送过来,跟我安排稳妥,再让车把他们带回去。

每次见他,我都感慨他的精神状态,十几年来并无太大变化,没有随着年龄颓下去。他老伴儿会悄悄地告诉我说,不行了,年龄大了,药物也有副作用,牙齿掉了,半夜要起夜好几次,身体很虚弱。我说真的看不出来,老伴儿说,他有股劲儿。

今年第10版出来,他看到了责编上写的不是我的名字,就说,我这本书20年,10次修订,都是你在责编,最后一次怎么不是你了呢。我虽然再三保证,这本书的所有后续我会负责到底,但是仍然感觉自己疏忽了,忘记了和一个作者无言的约定,应该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我与他的差距,我缺少坚定感。

最近偶尔打电话沟通,得知这一年,老先生因为免疫力下降,得了疱疹,晚上睡不好觉。他打电话是为了告诉我,这次修订中有一处需要重新表述,否则会让读者看不明白。他一字一句地读,让我记录,然后再让我给他读我记录的内容,如此反复,他才安心地说,好,就这么改。等加印的书一到,他马上让我寄了样书过去,再打电话告诉我,你改得很好,没有错!

内心的坚定感会让人忘了他的年纪,只是觉得这个人真了不起。

而一个有边界有坚守认真执着的作者,他的作品会受到认可,也是应有之义吧。(作者刘彦彩    单位:中国方正出版社)


上一篇:与你共伞

下一篇:殊途同归(小说)